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中国城堡之乡— 偏关

来源:乡土中国网  作者:文/耿跃东 摄影/许慧保 薄成志  发布时间:2018-07-19   点击:

文/耿跃东 摄影/许慧保 薄成志

 

偏关作为三关(偏关、宁武关、雁门关)首冲,内外长城、黄河天堑在境内交汇,曾是明代重兵集结的地区。作为屯兵据点的城堡边寨在长城沿线布列,遥相呼应,蔚为壮观。其堡寨之多,为国内罕见。

 

偏关境内的长城、堡寨多建于明代。明王朝对外实行狭隘的民族政策,将北方民族拒之门外,招致了持续百余年的“开关之战”;对内横征暴敛压垮了国内经济,招致人民的强烈反对。清康熙皇帝说的好:“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今天追古述远,一是为了开发偏关县的历史资源,促进偏关县旅游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让后人铭记历史,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局面不被人为破坏。

 

偏关城

偏关城遗迹(县城西门城墙)。五代北汉刘钧于公元957年在韩光岭筑“严寨”,因“其地东仰西伏,如人首之偏隆,故名偏头寨”。元大德三年(1299年)改“寨”为“关”,始有偏关的称谓。明代时,为防御蒙古人的进攻又修筑了宁武关。偏关、宁武关与雁门关以内长城相连,统一组织防御,合称“三关”。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三关”最悲壮的战斗并没有与蒙古人发生,而是发生在宁武关南向防御闯王的战斗中。山西总兵周遇吉为明王朝做了最后的抵抗。“自成部诸路奋击”,三关防御体系瞬时瓦解。“三关”之战是李自成进入北京的最后一次大战。此后,明军意志全无,大同、宣府守军相继纳降。大顺农民军兵不血刃,进入北京。

 

老营堡

老营堡(东门图)。老营堡西距偏关80里,建于明正统末年。1449年,明英宗听信太监王振之言,贸然出兵。明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明朝陷于空前的军事危机。偏关守将杜忠在老营堡立寨布兵,加强守御,遂成建制。老营堡位于内外长城交汇处,初设参将守御,后立为千户所,城中建有军粮库,地理地位十分重要。城池周长5里,仅次于偏关城。

老营堡东墙(图)。老营堡地处内长城的北端,平鲁至偏关的中间位置,三关防线的衔接部位,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老营堡酣睡的老者。明代实行屯兵制,老营堡居民多为明代戍兵之后。前人的事迹已不可考,但平静的生活却只能在贫困和无奈中打发岁月,终老与此。

老营堡民居。老营堡的房屋多横排以门洞相连,这样的建筑是不是当年出于战争防御的设计。

 水泉堡

水泉堡北门(外)。水泉堡是守卫偏关最紧要的陆路隘口——“鸿门口”的营寨,周长3里余;明都督李谦建于宣德九年,初置兵500守御;隆庆二年增兵至1000人,以守备统领;崇祯年间增兵至2500人,设参将统御。水泉堡的增兵见证了明王朝的衰落过程,同时也告诉后人一个简单的道理,以力服人、处处守御,割裂民族关系,必然招致人民的反对。

水泉堡东北角。水泉堡依山缘势而建,气势宏大。

水泉堡北门(内)。水泉堡北墙东部设有小门一座。长城沿线堡寨,多不设北门。水泉堡北门虽然偏小,但地近“鸿门口”。“鸿门口作为当时重要的通商隘口,难免有交易争执、治安事件发生”。“水泉堡”东北方向距“鸿门口”最近,可能设北门是为方便驰援“鸿门口”的缘故。

 

水泉堡北门。水泉堡北门门闩插口依然完好。

水泉堡城墙。城堡夯土层清晰可见。

水泉堡地势。水泉堡枕山依河,东边谷地便是晋蒙通衢。

水泉堡戏台。水泉堡在清代是著名的商业市镇,山西人“走西口”的重要通道,历史上,客商云集,经济富足。堡内有8座戏台,10座庙宇,“二人台”常年传唱不绝。当地人讲:水泉堡在民国年间先后于1927年遭到奉军抢劫、1930年遭内蒙土匪金双喜抢劫、抗战时期堡城被日军焚毁,人民逃散,市镇凋敝,人口由民国初年的2000余人下降为一二百人;解放后,人口也只恢复到千余人。由于交流方式的变革,水泉堡再难恢复往日的繁盛。

水泉堡古民居。水泉堡内地势东高西低,历史民居多以“上房下窑”的方式修建。二层瓦房东向临街为商铺,一层窑洞西向住人。历史民居多为日本人焚毁。这是水泉堡最后的“上房下窑”式建筑。它见证了水泉堡商业的繁盛,经历了水泉堡无奈的浩劫。它是水泉堡沧桑的写照。

 水泉堡拴马桩。栓马桩的使用痕迹可见水泉堡当年的繁盛。

水泉堡遗迹。

 

老牛湾堡

老牛湾堡。老牛湾堡位于外长城与黄河结合处,是明长城在山西境内西北第一堡。

 

 

老牛湾堡瓮城城门。

老牛湾堡敌台。

黄河——老牛湾堡远景。

 

桦林堡

 

桦林堡。桦林堡建于明宣德四年,是黄河沿岸长城防御体系的堡寨,主要防御河套蒙古人的袭扰。

桦林堡东墙。

    

桦林堡内的民居。青砖瓦房在偏关乡村并不多见。

    

桦林堡西北角。平房顶上金黄色的高岭土防水层应该是本地的矿产。

     

桦林堡内民居。

桦林堡建在堡墙上的民居。

桦林堡城墙。桦林堡人因地制宜,把猪舍建在了堡墙上。

 草垛山堡

草垛山堡。

草垛山堡。偌大的瓮城表明了古堡的规制。

草垛山堡西墙。

草垛山堡马站楼。

草垛山马站楼内景。

 草垛山堡城垣。

 

 

 

寺墕堡

寺墕堡。

寺墕堡西南侧。

寺墕堡敌楼。

寺墕堡。

 

沙圪旦堡

沙圪旦堡全景。

沙圪旦堡。

  

 

楼沟堡

楼沟堡。

楼沟堡外城北墙。

 

贾堡村堡

贾堡村堡。

贾堡村堡。

 

 上子房堡

上子房堡。

上子房堡。

 

永兴堡

永兴堡。

永兴堡。

 

 

南堡子

南堡子。

南堡子东城墙。

白泥窑城遗址

白泥窑城远眺。

白泥窑城遗址。

 

正泥墕城遗址

正泥墕城遗址。

正泥墕城西墙残存的古砖。

正泥墕城遗址全景。

 

小元峁堡遗址

小元峁堡远眺。

小元峁堡东城墙马面。

 

滑石堡

滑石堡。

 

 

滑石堡。

滑石堡内景。

  

滑石堡远景。

 

 

五眼井堡

  

五眼井堡。

五眼井堡南墙外侧。

 

小寨子

  

小寨子。

小寨子摩崖石刻。

 

柏杨岭堡

     

柏杨岭堡。

 

黄龙池堡

图片65.jpg

黄龙池堡。

 

 

校场城

      

校场城遗址。

本站编辑:樊俊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