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残酷血腥的山西之战

来源:乡土中国网  作者:耿跃东  发布时间:2018-04-19   点击: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在长治地区(上党)爆发了规模空前、参战人数近百万人的秦、赵长平(今高平)之战。战役持续3年,赵全军覆没,40余万赵卒只有老弱200人生还。

1.jpg

长平之战,秦军聚歼了东方六国中最强大的军事集团——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培育起来的赵军,是秦兼并六国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决战,也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最为残酷的战役。长平之战后,势均力敌的战国形势被打破,东亚大陆的统一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cf5a54b0e8c019a71865a8450b06bcca.jpg

长平之战形势图

 3.jpg

长平之战 考古发现赵军遗骸图

 

 

东西魏玉璧之战

 

公元546年,东西魏在山西稷山境内爆发第二次玉璧之战,东魏高欢军强攻玉璧50余天不克,战、病死亡士卒7万。高欢黯然退兵。玉璧是西魏跨黄河楔入河东的一处战略支点,对双方均具有精神和战略意义。玉璧之战也是东西魏战争的分水岭。战后,东、西魏由东攻西守,进入相持阶段。 

4.jpg

玉璧战后,高欢回军。由于东魏将士多出自原北魏六镇子弟,途中,大将斛律金作《敕勒歌》,以提振士气,保证部队良好的精神面貌,镇服反侧,维护后方安定。歌词如下: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jpg 

 

三次具有历史分水岭意义的太原(晋阳)攻坚战

太原作为山西地区的控驭中心,更是折冲御辱,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太原地区曾爆发过三次具有重大影响的城市攻坚战。

 

晋阳之战

公元前455年——前453年间,晋国强臣智伯胁迫韩、魏,率三家之众攻打赵氏重镇晋阳(太原),引晋水灌城。《史记.赵世家》载:“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赵氏谋臣张孟谈潜出城外,策反韩、魏两家。赵、韩、魏三家联手共灭智氏。晋国名存实亡,为三家控制。

晋阳之战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惨烈的城市攻坚战。它改写了晋国的历史,启动了战国的序幕(从《资治通鉴》前403年三家分晋)。

6.jpg

7.jpg 

 

北宋“下河东之战” 

背景 

自汉文帝刘恒以来,太原迭出天子、枭雄。刘琨据太原以抗胡乱;尔朱荣以太原之基傲视群雄;高欢、高洋以太原为大本营建立北齐;李渊、李世民从太原起兵建立唐朝;五代乱世,四代君主出自太原军人集团。后周郭威代汉后,刘崇在晋阳建立北汉,太原军人集团遂告分裂。在当世,太原城(晋阳)有“龙城”的美誉。

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后,北汉刘崇以3万晋阳骑兵联合5万契丹军进犯,朝野汹惧,奸猾离心。老于世故的宰相冯道甚至认为换朝在即,轻蔑地劝世宗不要亲征。柴荣深知形势险恶,力排众议,决然出兵,两军在今晋城高平相遇。周右军望风溃散,数千步兵临阵归降汉军,高呼万岁,声震山谷。但刘崇傲慢的指挥态度激怒了西翼的契丹军主帅杨衮。整个战役,杨衮所部契丹军列阵不动,给周军以喘息时机。周右军崩溃后,史称“世宗大骇,躬督战士”,在赵匡胤、李重进等青年将领的拼死搏战下,才转危为安,击败北汉军,契丹军全师退走。

 

持续11年的“下河东之战”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于968年开始大举进攻太原。969年,赵匡胤亲临太原城下,引汾水灌城,三月无功。宋军在伤病激增,辽军援至的情况下,仓惶退兵。北汉军追击,宋军丢弃物资,败逃而去。这也是戏剧名曲《下河东》的故事题材。

975年,宋太祖赵匡胤再次集重兵进攻太原,因赵匡胤突然死去而退兵。979年,宋太宗以倾国之兵进攻北汉,经过5个月的艰苦战斗,攻陷太原,将有着1475年历史、周长40余里、城门24座、夹汾河而建、规模宏阔、当时北方最著名的军事经济聚集中心的晋阳古城夷为废墟。此后,宋王朝再无力经略北疆,中原王朝的扩张时代宣告结束。

“下河东之战”持续11年。为摧毁晋阳的经济和兵员基础,晋中人民被周、宋王朝大规模强制外迁。史称晋阳“兵少而善战”,尤其是杨业统领的河东兵,给宋军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8.jpg

9.jpg

 

太原战役

1948105日,徐向前于晋中战役后,领导所部解放军进击太原,拉开了太原战役序幕。太原战役至1949424日结束,历时6个多月,解放军伤亡4.5万余人,是国共内战时期历时最长,伤亡最为惨重的城市攻坚战,近百万人卷入战争。太原战役铲除了中国腹心地区最后的封建割据堡垒,也为国民党当局缺少亮点的内战增添了悲壮色彩。

10.jpg

太原城头枕东山,脚踏汾河。东山是太原的屏障。阎锡山在距离太原东城垣3——5公里处的东山一线南北8公里间修建了牛驼、小窑头、淖马、山头4座集群式要塞工事。太原战役的成败系于东山要塞的攻取。 

阎锡山统治山西38年之久,是清亡以来统治时间最长、统治地位最为稳固的地方封建军阀。他统治山西的许多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地方政治体制被蒋介石的民国政府借鉴使用,用于巩固蒋的独裁统治。他早已把山西看作了私人“家院”。

 11.jpg

12.jpg

太原被解放军包围,空运兵员物资成为阎军最后的希望。东山战役后,阎军因长期围困,缺乏营养,普遍罹患夜盲症,因此大大减轻了战争烈度,减少了伤亡。经历过太原战役的老市民回忆,阎军白天拖炮出城炮击解放军阵地,晚上回城,因为他们在夜间看不见目标,基本丧失了战斗能力。

13.jpg

图为太原东山四大要塞之一的牛驼寨庙碉。该碉为混凝土浇筑,因占用庙宇修建,故称为庙碉。庙碉壁厚约1.5米,重炮轰击无法毁伤,解放军以坑道作业,使用数千斤炸药才炸开一角,攻陷该碉。

争夺东山的战役从19481016日开始,至1112日结束,国共双方均付出重大伤亡。据学者研究,解放军准备了13000口棺材不够使用。战后双方无力再战,进入休整。蒋介石紧急空运榆林的中央军83旅(师)进入太原,补充战损。

14.jpg

阳曲县烈士陵园,埋葬烈士1214名。该陵园是埋葬太原战役凤阁梁及周边战斗阵亡将士的陵园。实际上东山战役的前哨战在1010日东山防线北端的凤阁梁就已开始。凤阁梁阵地只有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但地势险要,为太原东山防线的北部门户。阵地数次易手,至19日被国民党30师(军)夺回。在东山要塞接连失守,凤阁梁失去战略价值,解放军先后动员7旅以上兵力的攻击下,国民党军逐步退却,凤阁梁才告攻取。

15.jpg

阎锡山统治山西期间,实行“保境安民”,发展实业的策略,在太原地区建立了庞大的工业集群,军事工业与汉口齐名。晋军枪、炮、弹均能自给。太原军工的火炮技术和手榴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太原手榴弹在忻口抗战中是中国军队最实用的武器。据经历太原战役的市民讲,太原战役期间,解放军的手榴弹爆炸后弹片较少,杀伤力有限。阎军的手榴弹爆炸后,成为碎片,毁伤巨大,但阎军手榴弹引信时间较长。战争后期,阎锡山军力损失殆尽,军队多是强征的新兵,缺乏训练,手榴弹在不留间隔时间扔出后,往往被勇敢的解放军战士反扔回来。

16.jpg

1945年抗战结束后,阎锡山重回太原。为看家护院,他成建制留用日本军人,训练晋军,并组成了战力凶悍的外籍军团“十总队”;同时,留用日伪工程技术人员,大肆修建堡垒。据粗略统计,太原周围修建各式碉堡3500余座。太原在当时被称为“堡垒城”。

17.jpg

阎军阵地 

晋中战役后,阎军精锐损失殆尽,蒋介石紧急空运中央军30师(军)进入太原,稳定了太原的军事政治局势。中央军和日军残余部队成为了阎锡山精锐的战略机动部队,哪里战事激烈,这些部队便被调往哪里。这些部队是解放军招致重大伤亡的重要因素。据经历过太原战役的老市民讲,在陈家村阵地,有中央军士兵与解放军战士相互对刺而亡,情形惨烈。太原战役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形下,山西军政人员忠于职事的精神,中央军士兵较高的战斗力、坚固的碉堡城防工事和用之不竭的武器弹药是太原孤城能够长期坚守的主要原因。

规模宏大的炮战是太原战役的重要特色。阎军依托太原的军工生产体系,拥有近千门火炮,解放军先后得到华北、东北解放军炮兵的支援,到攻城时,已拥有1300门以上火炮。炮火损伤对双方士兵记忆深刻。杨成武将军在太原城北新店村一古塔登楼观察时,即遭到阎军准确炮击。将军下到五楼,刚刚驻足的六楼就从塔门飞入炮弹,瞬间将古塔六楼击毁。

18.jpg

阎锡山与五妹子阎慧卿。太原城陷在即,留守太原的阎慧卿给阎锡山发去绝命电,阎锡山看后,泪流满面。电文如下:

连日炮声如雷,震耳欲聋。弹飞似雨,骇魄惊心。屋外烟焰弥漫,一片火海;室内昏黑死寂,万念俱灰。大势已去,巷战不支。徐端赴难敦厚殉城军民千万,浴血街头;同仁五百,成仁火中妹虽女流,死志已决。目睹玉碎,岂敢瓦全?生既未能挽国家狂澜于万一,死后当遵命尸首不与匪共见。临电依依,不尽所言!今生已矣,一别永诀。来生再见,愿非虚幻。妹今发电之刻尚在人间,大哥至阅电之时,已成隔世!前楼火起,后山崩颓。死在眉睫,心转平安。嗟乎;果上苍之有召耶?痛哉!抑列祖之矜悯耶?

太原城破之日,五妹子阎慧卿与山西省代主席梁化之、山西省警察局长师则程、太原绥靖公署特警处长徐端等数十人自杀。后被台湾国民党当局夸大宣传为太原500人自杀成仁,称为500完人,立碑纪念,并录入中小学课本。

19.jpg

太原城下规模宏大的进攻壕堑。解放军的战壕蜿蜒曲折,不可以道里计。19493月,太原城下已集结华北军区解放军3个兵团并傅作义部新改编的4个师32万余人。1949424日,解放军付出重大伤亡攻克太原。大同、绥远在太原、北平失守,失去政治保障后,相继而降。太原战役画上句号。

20.jpg

21.jpg

本站编辑:樊俊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