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山西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来源:乡土中国网  作者:耿跃东  发布时间:2018-04-19   点击:

 山西古称河东,河东是建都西安的王朝对山西的称谓,山西是建都北京的王朝对山西的称谓。 在北方作为主要竞争方向的时代,草原民族把山西作为南进基地,争霸中原;中原王朝把山西作为经略草原的利剑,制驭北方。

图片4.jpg

在历史的长河中,山西的战略地理一般存在四种选择,一是以中原富力北向控驭阴山,经略草原;二是挟草原之力南向争霸中原;三是严格控制山西的战略功能;四是把山西作为战略屏障,防冲御突,拱卫京师。两汉、隋唐、清采取第一种战略;刘琨、北魏、北齐、五代李存勖、刘知远、石敬瑭,采取第二种战略;宋采取第三种战略;元、明、采取第四种战略。

图片5.jpg

秦汉时期,面对草原,以山西为支撑,实施攻势防御策略,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在晋蒙交界依次设置云中郡(今呼和浩特)、定襄郡(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卓资县一带)、雁门郡(西汉时在右玉、朔州一带,东汉时南移代县附近。)、代郡(大同盆地东缘晋冀两省交界地区)。两汉时期讨伐匈奴的战争多从这些地区出兵。

图片6.jpg

晋代刘琨是系统开发山西战略地理的著名人物。在西晋末年的危机中,刘琨在太原筑城屯兵,召集流亡,北联拓跋鲜卑,抗击刘渊、石勒。

 图片7.jpg

北魏、高齐更是建立了太原——大同——阴山军政体系。北魏、高齐利用这一体系南向争夺中原,隋唐利用这一体系北向经略草原。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图片8.jpg

体现太原——阴山军政体系动员能力的突出事件如:公元5347月,高欢闻洛阳有变,即从太原起兵,大部队数日即达洛阳。

图片9.jpg

公元630年,唐将李靖以3000精兵,从朔州出发突袭恶阳岭,捕获东突厥吉利可汗。

图片10.jpg

图片11.jpg

唐代晚期,契丹兴起,太原——大同——阴山军事政治体系渐趋瓦解,随着北汉的灭亡,这一体系退出历史舞台。

图片12.jpg

图片13.jpg

宋王朝为太原——大同——阴山军政体系困扰多年,心存疑忌。灭亡北汉后,宋王朝从政治上通过毁坏晋阳城达到消除山西政治动员潜力的目的;经济上大规模迁徙人民,使山西经济,尤其是晋中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从而彻底清除了太原——大同——阴山具有鲜卑传统的军民动员体系。 

图片14.jpg

宋王朝由于失去了山西的军事屏障,军事体系尤其脆弱。辽灭亡后,一支山西北部称为“义胜军”的汉族军队被宋军收编,置于上党(隆德府)。但宋军基于历史的猜忌,对这支具有太原——大同——阴山组织风格的军队百般监视,控制给养。在金朝还未南侵时,这支区区2000人的军队,拔营而起,斩关而出,十数万宋军不能拦阻。

图片15.jpg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年),原为北周大将,960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他在位16年,结束了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军阀战乱的局面,建立了开明的封建文官制度,为宋王朝文化经济的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赵匡胤“重文抑武”的改革矫枉过直,造成了宋王朝“百年之后无可战之兵”的局面。历史上的宋王朝是一个文化经济空前繁荣,军事建树消极无为的时代。

图片16.jpg

宋、金合力灭辽后,金军从河北、山西两路进攻宋朝。宋军统帅童贯仓惶离晋。山西北部:军、民相疑,缺乏防备,只有太原在知府张孝纯、副总管王禀领导下坚持数月,耗尽援兵后,即告陷落。金军突破黄河,兵临开封,宋军便束手无策。

金代匆匆而过,未遐建设山西的军事屏障,故在金元战争中蒙军突破燕山防线,战争便急转直下,只能在陕西组织一些较为坚决的军事斗争。

蒙古进入中原,平定山西后,即着手稳定当地的政治经济局势,设太原路总管府,以契丹人石抹查剌所领黑军镇守山西中南部,并从关中迁入人口,分发耕牛,发展农业生产。

图片17.jpg

元灭金之战,窝阔台以山西为基地,指挥蒙军进攻河南(金),演绎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史称:“及南征,尽以黑军为前列”,“长驱破汴京,入自仁和门,收图籍而还。帝悉以诸军俘获赐黑军。”金亡后,蒙元启用太原人郝和尚拔都控驭宣德、西京、太原、平阳、延安等地,称五万户府,治太原,以强化山西高原的军事力量;后升万户府为“山西河东北道行省”,更强化了山西屏蔽京师,制驭中原的作用。

图片18.jpg

元末,孛罗帖木儿以大同为基地抵御反叛,拱卫北京;察罕帖木儿在河南起兵后,进占山西,以山西为基地平定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的叛乱,极大地延缓了元王朝的灭亡。元顺帝退出北京后,山西主将扩廓帖木儿(王保保)西走甘肃,北走和林,扰乱西北,成为北元主要的军事力量,对明朝的北伐造成重创。

图片19.jpg

王保保(-1375年),胡名扩廓帖木儿。颖州沈丘(县治在今安徽临泉古城子)人。元朝末年将领。父亲是元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母亲是元朝末年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为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元末兵起后,从察罕帖木儿组织地主武装,镇压红巾军。

有明一代,山西是朝廷最重要的战略屏障。太原、大同均有坚强的军事部署。太原城垣碟楼雄伟,城内市宇壮观,为时人称颂,锦绣太原城就是此时得名。

图片20.jpg

图片21.jpg

大同作为明朝的军事重镇从未被北方之敌攻取。“土木堡”之变后,蒙古人连年入寇,数度突破长城,兵临北京;明末,满人亦绕道蒙古入边,蹂躏京畿地区,但摄于强大的大同、宣府兵团对其后路的侧击,勤王诸军的缠斗,山西高原坚强的军事准备,并不能对北京形成持久的威胁。

图片22.jpg

图片23.jpg

正统年后,山西数度遭到蒙古兵入关抄掠,但山西人民“自备军械,团结防边”,境内堡寨相连,人民自守,蒙古所获有限。控制土默特川(呼和浩特地区)的俺答汗连年入寇,部民困穷,内部秩序岌岌可危,在与明王朝达成开关互市的条件下,接受明王朝顺义王封号。明王朝与土默特部在大同开关互市,使土默特部政治趋于稳定、经济获得发展。是后,山西缘边寇掠顿减

图片24.jpg

明顺义王孛儿只斤·格根1571年,明朝封蒙古族土默特部首领孛儿只斤·格根(1507年—1582年)顺义王俺答汗,意为结拜兄弟亲王1572年顺义王筑归化城(呼和浩特),大大推动了蒙古地区的开发。

经济贸易的发展促成了归化城(呼和浩特)的开发。归化城是明代蒙古族在长城缘边开发的第一座城市,它既是蒙汉民族相互依存关系的写照,也是蒙古族对明王朝长期“开关之战”的结果。归化城的开发意义重大,它为以后清王朝经营内外蒙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25.jpg

明朝中叶以后,政治黑暗,兵备废弛,但大同兵团在山西人民的支持下,依然富有进攻精神,在边境地区不时有奇袭斩获,要求恢复关外戍所,开关拓边之声不绝。明末,太原为李自成陷落,大同、宣府失去战略腹地后相继而降,明朝顷刻瓦解。

图片26.jpg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牧羊,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起兵反明,投闯王高迎祥部下为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高迎祥死后,继称为闯王。

清代统治者在经济上推行晋绥一体化政策,鼓励山陕人民开发绥远,给予山西商人经营蒙疆市场的特权(皇商),以经济交流化解农牧区矛盾;文化上维护五台山宗教中心的地位,培养草原人民的文化认同;政治上把山西商人纳入国家财政体系,保障财政安全,支持外交和军事活动;军事上依托山西,建设归化城——库伦——乌里雅苏台——恰克图军政保障体系,维护疆域和商路安全,使晋、绥成为互动一体,经营外蒙的前进基地。

图片27.jpg

清朝中期以后,连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太平军起义,捻军起义,陕甘回乱,八国联军入侵。山西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和清朝在山西的政治军事准备,基本保持了安定,起到战略屏障的作用。

图片28.jpg

白莲教起义

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带领宫廷退入山西,山西军民凭借巍巍太行阻挡了八国联军,山西商人倾其所有,扈从慈禧退入西安。

图片37.jpg

清末、民国间,中国内忧外患,国力式微,归化城——库伦——乌里雅苏台——恰克图军政保障体系对维护北部疆域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沙皇俄国的胁迫,外蒙古基本没有“独立”的条件。抗日战争时期,这一体系依然发挥了积极作用,国民党晋绥系傅作义集团在河套地区依托内地资源供给,建立起日军难以逾越的绥远防线。

 图片29.jpg

民国年间,阎锡山控制山西——绥远,进则占京津、争山东、出河南,纵横捭阖,逐鹿中原;退则保境安民,封境自守。山西——绥远成为最顽固的封建军阀堡垒。

图片30.jpg

抗战时期,日军兵不血刃占领东北,长驱直下攻占河北山东,以后轻取安徽、河南,但在山西却遭遇顽强抵抗。抗战初期,忻口会战使日军遭受重大伤亡。八路军进入山西后,建立了最顽强的敌后抗战中心,不但把日军拖入面积广阔的战争泥淖,而且迫使日军不能使用中国北方博大的人力物力。如果日军平定了山西的抵抗,绥远、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将失去战略屏障,长江以北就会成为日军强大的战略纵深和基地,南方的抗战将会异常困难,中国大地很可能又一次重演金、蒙、清入关的历史剧。

图片31.jpg

忻口、太原会战是平津失陷、淞沪会战开始之后,国民党正面战场第二战区组织的一次以保卫太原为目的的大会战,这次会战,历时近两个月。

图片32.jpg

解放战争初期,虽然国民党的统治不得人心,共产党在山西已建立坚强的根据地,但国民党绥远和山西军队依然牵制了大量的共产党军队。在华北战场,富有进攻精神的傅作义绥远军给聂荣臻重兵集团造成了严重的困难,使其无力他顾。

 图片33.jpg

1946109日,傅作义骑兵闪击张北得手,10日攻占张家口门户狼窝沟险径。

图片34.jpg

10461011日,国民党傅作义部进占张家口。

解放站战争时期,共产党由于完全占领了上党地区和太行、吕梁高地,在中原战场使国民党军队防不胜防,漏洞百出;在西北战场能够源源不断提供兵员给养;在河北战场牵制大量的国民党军队。山西解放区策应了北方所有的国共战场,使国民党不能专力于任何一个战场,而共产党军队却依托山西的战略基地,灵活策应各个战场,南进东出,西拉东打。

图片35.jpg

陇海战役。1946810日——22日间,晋冀鲁豫解放军为策应李先念所部中原军区部队的突围,在陇海铁路中段的开封——徐州间实施破袭作战,攻克城镇车站10余处,毙伤俘敌1.6万余人。

图片36.jpg

定陶战役。194693日——8日间,刘伯承所部晋冀鲁豫解放军集中5万兵力,发起定陶战役,歼敌1师,打破了国民党军的进攻,策应了华东解放军。

晋绥——西北解放军在西北拖住胡宗南20万大军不能东顾。晋冀鲁豫解放军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广大地区机动作战,有力地策应了华东解放军。晋察冀解放军虽然与傅作义集团势成胶着,但使京津唐地区50万国民党军既不能东援关外,也不能策应山东。

本站编辑:樊俊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