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人堂

书法和文学互相映辉 ——“郁郁乎文哉”姚国瑾两周文字书法展将开幕

来源:记者观察    作者:记者 黄萍    发布时间:2019-09-03      点击:

 

时令仲秋,天高气爽,硕果累累,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万家团圆的日子。“郁郁乎文哉——姚国瑾两周文字书法展”将于9月7日在文源斋画廊如期开幕。 这是继“介尔景福”书展之后姚先生的全新力作。

 

 2_副本.jpg

 

金文七言联:名高北斗星辰上,诗在千山烟雨中。

 

  殷商、西周和东周,前后绵延一千多年,是中国礼乐文明日趋成熟的时代。贵族们在大量的祭祀活动及日常礼仪活动中广泛地使用各种类型的青铜器,青铜器成了礼的载体、社会等级的象征,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多为命辞、赏赐、颂扬的记录,古人将这种铭文称为吉金文字,简称“金文”。金文因年代、国别,其风格呈现出多样化、地域性等特征,文字形态的艺术特色相当强烈。两周文字无论如何演变,都未脱离“六书”,所以有“商周尚象”、“汉晋尚势”之说。

 

微信图片_20190902175758_副本.jpg

3_副本.jpg

 

甲骨文五言联:室中无俗事,坐上多高朋。

 

姚先生认为,文字是文化的源头。人类先表达其意,方式是多样的,语言是表达其意最准确的一种方式。语言交流受时空的影响而难以保留下来,为了记录语言、表达其意,而产生了文字。所以,文字本身就是形、音、义的复合体。故而清代学者研究经学首先要通小学,正所谓以音韵破训诂,以训诂破文字,以文字破经学,以经学破史学。文字不通和误读,经义与史实就会被曲解和遮蔽。所以,对两周金文的书写实践,不仅要弘扬其文字形态的艺术性,而且要继承其书写内涵的文化性。

 

4_副本.jpg

 

金文五言联:吉金无曲铭,壶觞多雅游。

 

作为一位在书法创作与书法理论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型书家,他以其独特的美学情怀和对学问严谨态度进行创作,惟有传统的回归,追溯文字的起源才是书法得以传承的主要路径。

 

此次展出作品大小共50余幅,100余条,作品主要以“两周”文字为主,并以对联、斗方、条屏、册页等多种形式呈现。内容除集、录故人的旧作外,部分为姚先生的自拟对联和诗作。可以说,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文学性和艺术性互相映辉。

 

5_副本.jpg

 

金文五言联:月来天似水,云起树为山。

 

“黄山有雨青松柏,幽谷无风绿芝兰。”用金文书写更是韵味十足,这些作品反映出姚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创作的执着,对学问的尊重和敬意,这是姚先生研究古文字、经史之学的主要成果。

 

“古之大家,必通篆籀”,姚先生深谙此理。金文所含的神圣、肃穆、敦厚,或正或欹,或长或短,或随势态而曲环,或如龙虎而矫健,都是古文字的象形因素所决定。“力弇气长”是篆书的极高审美,姚先生的字,用笔方圆兼备、富于变化,线条流畅,真气充盈,给人以沉着凝重、从容大度、浑厚端整、遒劲雄强的感觉。

 

6_副本.jpg

 

金文七言联:黄山有雨青松柏,幽谷无风绿芝兰。

 

姚先生从事书法教育多年,作为书法研究生导师,他教导学生在书法研究方面一定要博览深识,主张文章不在多,而在有见地。作为中国书协“兰亭奖”评委和全国书法篆刻大展的学术评委,他不仅关注书法艺术的创作,还关注书法的研究,写出了十几篇有关傅山书法的研究文章,编著有《中国书法全集·傅山卷》(副主编)、《书法鉴赏》(主编)等,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由他主编的碑帖,成为中国高等院校书法专业考生的必备碑帖。

 

7_副本.jpg

 

古文四条屏自作诗《读陈寅恪诗赠宋涛君》:

前诗读罢真流涕,世事沧桑俱可悲。

八方来风颂海鸟,一朝失足为鬼魑。

春华凋落君休惜,夕日沉沦子莫疑。

岁月迢迢谁否是,千秋罪过赦无期。

 

让心灵沉静,思想升华。徜徉于书展精品中,不仅仅是视觉盛筵,更是高雅的艺术享受。这次展览,将会为推动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文化品位、文化素养,丰富欣赏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8_副本.jpg

 

金文四条屏范成大《临江仙》:

功行三千宜五福,长生何假金丹。

从教沧海又成田。

琼枝春不老,壁月夜长妍。

上界从来官府满,何妨游戏人间。

年年强健到樽前。

莫辞杯潋滟,君是酒中仙。

 

开幕式现场,将进行慈善捐赠仪式。

本次展出为期10天。


 

相关链接:

1.1.jpg

 

姚国瑾简介

 

姚国瑾,字玉衡,号箪庐、槛上人、南沙居士、阜园老人等。1958年夏历9月生,山西万荣人。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曾担任第二、四、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委,第九届、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评委,第八届、十届全国书法学术研讨会评委。

 

1982年从陈嘉澍先生学习颜体。1990年代初,师从姚奠中、林鹏二位先生,研读经史、书法。曾问学于卫俊秀先生,又从张颔先生问古文字、经史之学。1999年,在太原开设"经史讲堂",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本站编辑:樊俊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