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人堂

夏县卫门书派润泽华夏

来源:乡土中国网     作者:黄萍    发布时间:2019-07-21      点击:

 

1.jpg

 

 

 

 

7月9日,山西夏县,细雨, 微风, 给炎热的河东大地带来了一丝凉意,一阵清爽。

 

 

这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笔走龙蛇,翰墨飘香。

当夜幕降临,莲湖公园灯火辉煌,首届“卫夫人书法艺术节”在此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位专家、学者、书家与近万名群众共飨这场书法文化的饕餮盛宴。

 

 

 

 2.jpg

 

 

 

在其后为期五天的时间里,这里共举办了“首届卫夫人奖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楹联书法邀请展”、“溯源·传承——卫氏后裔书法作品展”、“人文夏县、生态夏县——摄影作品展”、“学习传承介子推精神”征文展等一系列活动。与此同时,还举行了第三届“卫门书派书学研讨会”、“书法进校园”等学术交流活动。

 

 

 

 

 “卫门书派”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其书学理论更是彪炳史册,影响至今。

 

“卫门书派”是夏县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的“厚韵夏都,文化瑰宝”的一个“金子”品牌。

 

采访过程中,记者徜徉在夏县古城的巷陌,一边感受着河东文化的厚重底蕴,一边试图追寻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卫觊、卫瓘、卫恒、卫夫人的书法足迹。特别是卫夫人,传说她是王羲之的姨母和书法老师,被世代尊崇的书圣与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卫门书派”缘何而来?卫氏书派如何能穿越历史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书圣之师卫夫人为何受人推崇至斯?这是人们非常关注、也是记者想解惑的问题。

 

西晋书坛第一门户

 

从史料的记载中,我们能够比较清楚地梳理出卫氏家族的世系脉络。《河东安邑卫氏谱》,河东安邑这一支,其一世祖卫暠,以儒学显名,汉明帝时因其受朝廷征召而卒于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后世子孙即于当地定居、繁衍。其后世数代即以经术传家,成为河东望族,世称“安邑卫”。

 

 

 

其家族之盛在汉、魏、晋时期。东汉末年,卫暠的四世孙卫觊出仕,被曹操任用,门第由此显荣。汉魏鼎革,卫觊和另一名士---“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一起制定了典章制度,又以侍郎的身份,起草了禅让的文告,成为文帝、明帝两朝的股肱之臣。卫觊善书法,精于古文、草隶。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记载:“河东卫觊字伯儒,善草及古文,略尽其妙。草体微瘦,而笔迹精熟”。张怀瓘《书断》谓觊“伯儒古文、小篆、隶书、章草并入能。”

 

  

 

3.jpg

 

 

 

卫觊的长子卫瓘(220--291年),是曹魏至西晋初年的重臣。钟会、邓艾伐蜀,其为监军,灭蜀之后,平息钟会之乱、邓艾之骄,回师洛阳。其智慧、魄力,非常人所能比。他书法的最大成就在于通过“纵引”,突破章草的笔势。其《顿首州民帖》,如羊欣所说“采张芝草法,取父书参之,更为草藁。”张怀瓘赞其:“率情运用,不以为难”。卫瓘的儿子卫恒,官至太子庶子、黄门侍郎,他的《四体书势》,不仅是第一部载入正史、系统阐发书论的著述,还是古代文学和书体的流变史,张怀瓘《书断》引其(卫恒)父卫瓘云:“我得伯英之筋,恒得其骨”。卫恒之子卫璪、卫玠,《宣和书谱》:“恒之子仲宝,叔宝俱能书名”。

 

 

 

卫夫人名卫铄,字茂漪,汝阴太守李矩妻,是卫恒族弟卫展之女。卫展曾任廷尉、江州刺史,他在书法史上的名气虽不如卫恒等人,但他却培养了名标青史的卫夫人。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所载的《笔法传授人名》)记录了卫夫人的师承关系:“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

 

 

卫夫人的夫家江夏李氏也是赫赫有名的书法世家,卫夫人的儿子李充,李充的从兄李式、李廞等都在书法史上颇有成就,到了唐代,李家出现大书法家李邕。

 

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的卫夫人,她不仅是王羲之的书法老师,更是中国书法史有记载的第一位女书法家,世传《笔阵图》即出自她之手,《笔阵图》是最早的书法美学教育理论课程。她把笔法与自然结合,得出书法之精髓“七条笔法”,在《笔阵图》,提出了“力”、“筋”之说,其意书法要像人体一样,要有血有肉,要有一种书法审美的规范。

 

 

 

她的书迹,让历代书家视若珍宝,传有《名姬帖》、《和南帖》、《与释某书》,她的字用笔凝练,结体端庄,清秀平和。

 

在卫夫人生活的年代,她的书法已光芒四射。唐人评价她的书法“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春风”。杜甫:“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据传,卫夫人就出生在夏县尉郭乡苏庄村一带,而如今,卫夫人的遗迹已无处可寻。她“吃墨”和“洗墨池”的故事却在当地广为流传,不惟如此,这里,还建起了供人们瞻仰她的雕像,她手执毛笔,目光深邃而坚定,引领者后世书家不断前行。

她的乐观和执着被无数的后人效仿,励志而令人感慨。

 

 

 

卫门书派书学研讨成果斐然

 

 

7月10日下午,在夏县瑶池宫会议室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卫门书派书学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及高校研究书学的博士、硕士们聚集在此,他们就书体的源流及演变、文论士族与书法、书论的文学性、书法审美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4.jpg

 

 

 

 山西书主席石跃峰说,山西是书法文化大省,大同的魏碑,太原“傅山学术研讨”,临汾的《侯马盟书》,运城的“卫门书派”,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巨大。卫门书派书学的研究、挖掘整理,对推进山西书法的发展,真正起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书法艺术的作用。 

 

运城书协主席卫立钧讲,近年来,运城书协以打造“卫门书派”统领各项工作,组织大培训,举办大活动,建设大平台,理论、教育、创作协调发展,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贡献的智慧就是挖掘和弘扬河东文化的最好证明。

 

中国书协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培亮说,夏县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县委、县政府应深度挖掘,能把学术活动纳入到当地的发展,卫门书派研讨会规模不大但规格很高,专家们在研究古代书法的同时,多关注当代书法。

 

 

 5.jpg5.jpg

 

 

 

 研讨座谈会由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书协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天弓,中国书协学术委员、山西大学教授姚国瑾担任主持。书学研讨会分成3组进行,共精选论文12篇。

 

 

 

 

专家、学者有: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书法导报副总编辑姜寿田,中国书协学术委员、暨南大学教授陈志平,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书法研究》编辑、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王晓光,《中国书法》副主编陶然等。

 

 同时,参会的还有: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强,江西师范大学书法系主任、副教授、硕导、于有东博士,上海大学教授、博导苏金成博士,上海大学副教授、硕导陈一梅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硕导杨晓萍,山西师范大学教授、硕导杨吉平,泉州师范学院硕导、副教授王守民,西安交通大学书法博士杨二斌,东南大学书法博士冉令江,南京艺术学院书法博士刘瑞鹏,首都师大博士生李小勇,中央财经大学硕士陈越,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张晓慧等。这些中青年学者,带着他们的研究成果莅临现场进行了论文阐述。

 

 

6.jpg

 

7.jpg

 

 

 

其中,陈志平的《几种稀见<法书要录>传本及相关问题检证》、王晓光的《简牍展现的草书演进及卫瓘在今草形成中的作用》、冉令江的《论卫派“古法”在北魏初期的传承---以崔、江士族书家为例》、刘瑞鹏的《卫瓘“草稿”之“纵引”笔势略论---兼谈楼兰文书中今草化倾向》、杨二斌的《兴思、致思与伫思、晋卫恒<四体书势>审美思想蠡测》等12篇论文,现场得到张天弓、王强、姚国瑾、姜寿田、王晓光、陈志平的精辟分析、点评和研讨。

 

 

 

 张天弓主任认为,卫恒《四体书势并序》标志着中国古代书学成立一门独立的学问,其理论构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提出的字体概念为基础,创立书体概念,又古文,篆书,隶书,草书这四种基本的古今字体,书体确认了一批代表性名家,成为书法审美的范本,即是后来书法名家,书法流派之体,为今天我们书学研究的学科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就是说,书法审美与书法创作是以字体,书体为前提与基础的,而字体是需要规范形声义的。

 

 

 

 8.jpg

 

 

 

姚国瑾教授最后对研讨会作了认真的总结,一是肯定了“卫门书派”在中国书法史的崇高地位,尊重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传卫”一章的表述;二是梳理了书体的概念和流变;三是研讨了《四体书势》的文学性和审美性;四是讨论了士族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对文化的影响。研讨会上气氛热烈,不乏真知灼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研究中国书法史,卫门书派是绕不开的话题。在东汉至魏晋南北朝书法嬗变中,卫门书派影响深远。尤其重要的是,卫氏家族绵延数代,从卫觊、卫瓘、卫恒、卫铄,他们的书法及书学在晋朝蔚为大观,这一历史现象,对于当代书法研究的教学与传承,具有重大意义。

 

深文化资源助推县域发展

 

 

 

 

夏县,古称“安邑”,史传“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这里有著名的东下冯遗址,距今四千年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即可能建都于此。1926年,这里曾经出土了距今五千年的半个蚕茧,证明了轩辕黄帝元妃螺祖教民养蚕的史实,这里还有大禹治水、介子忠孝、卫门书派、温公著典等永载史册,令后世景仰。

 

 

 

9.jpg

 

 

 

 

在历史与现实的演绎更替中,夏县不断书写着新的篇章。书法血脉早已深深根植于当地儿女的文化基因之中,人们对书法的热爱如痴如醉。

 

10.jpg

 

11.jpg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近年来,全县掀起书法进校园热潮,各中小学校纷纷开设书法课程,一大批青少年书法爱好者崭露头角。

 

在夏县新建路小学,数百名小学生在做书法体操,他们饱含着对书法最纯真的热爱。中国书协理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石跃峰与孩子们进行交流,询问他们在习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一一解答。

 

中国书协理事、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韩清波在看到孩子们现场书写的作品时,对他们进行鼓励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在书法课堂上,小学生们进行现场创作,令许多知名的书法家们惊叹不已。他们表示,少儿书法的教育成效显而易见。

 

 离学校不远的县文化馆,“卫夫人奖全国书法篆刻展”,亦热闹非凡。

 

 

 

12.jpg

 

13.jpg

 

 

 

据夏县县委宣传部部长贺学敏介绍,这次展览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共收到投稿作品7600幅,来稿的地域涉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还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参展作品通过由7位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委会严格评审,入展作者共203名、入选作品393件,入选作者170名,优秀奖作者20名。

 

在展览现场,展厅内人潮涌动。此次所入选的作品主题鲜明,题材广泛,优秀作品中章法合理,笔墨老道,其中不乏国展高手,他们以不同书体、不同形式、不同规格的展示,体现出较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作者展出的作品水平之高,代表了当代书法艺术的新面貌,尤其是新书家的作品不容小觑。

 

14.jpg

 

 

 

现人口36万的夏县,文物保护单位298处,境内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丰富,金楼山、泗交景区、瑶台山景区、温泉、禹王城、司马温公祠、堆云洞、太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遍布全县,形成了山水生态度假区、旅游休闲健康养生区、历史人文研学区和农旅融合体验区“四大片区”。

 

去年,夏县被评为“中国最美生态旅游名县”,今年,又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夏县县委书记张宏志说,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改革创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的总要求,挖掘弘扬“三大资源”“六大文化”,借力打造“厚韵夏都·文化瑰宝”形象品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架起对外合作双赢的新桥梁,拓宽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培育强县富民的新动能,为“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作出新的贡献。

本站编辑:樊俊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