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人堂

书法家薛温:临百家碑帖 摹淡然正气

来源:记者观察    作者:王冠霖     发布时间:2018-04-01      点击:

1.jpg

初见薛温先生,人如其名,温文尔雅。一番攀谈之后,又觉人如其字:“万事无如为善乐,四时无如读书佳”、“闭户读书忘时辰,挥毫落纸走云烟”。作为山西省侯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临汾市作家协会会员,侯马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众星书画院晋南分院副院长,山西省侯马市“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薛温先生的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市展览并获奖,多幅作品被各大单位和个人收藏。

2.jpg

自幼喜好书法、篆刻艺术的薛温,1964年2月出生于山西曲沃一个书香世家。秉承祖上勤耕苦读的家训,读书和写字是他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种乐趣,他喜欢在空闲时间捧起一本好书细细品读,待读到妙处,心领神会,遂欣然命笔,自由挥洒。在他的书斋德楷堂,你可以看到历代前贤诗文佳构、书论画论、书札随笔等。一本本好书整齐有序的排放在书架上,读到一半的书与读书笔记交叉放置在书桌上,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墙上一幅幅飘逸灵动的书法艺术作品,笔墨间透露出一股淡淡的浩然正气。

3.jpg

八十年代初,薛温从军于北京,曾有幸亲受北师大教授启功先生的启蒙,1986年5月至1987年9月,他又跟随时任中国书法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张荣庆、陈荣琚二位先生学习书法。转业山西后,薛温开始虚心请教山西书法大家韩少辉、吕林健、仇官有、侯天元、韩左军等先生,并初学柳公权玄秘塔碑帖、王羲之《怀仁集王书圣序》、颜真卿多宝塔等贴的临习,后遍临晋唐名家碑帖,广泛吸取先辈艺术营养,随后以王羲之、王献之“二王”诸帖为主自学坚持至今。

4.jpg

说起最深刻的临摹感悟,薛温先生说他很喜欢“唐宋八大家”之苏轼《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长期坚持不懈地临习碑帖,这其中的感受恰如诗句所描述的意境。每一位书法大师留下的名贵手迹,在他眼中就像庐山一样,远近高低各有千秋,而“庐山真面目”不是简单的临摹可以达到的,即使是同一幅作品的每一次临摹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薛温遍临古人法帖碑碣,但他并不执著于某家某帖照单全收式的摹习,而是采取不断往复、循序渐进的方式摄取先辈的艺术营养,古人书法似“弱水三千”,他每次“只取一瓢饮”,涵泳默会,心摹手追,坚持下来,便独具一格,自成风貌。

5.jpg

薛温先生习书过程坚持楷书为基础,行书为综合应用,少时曾兼学吴昌硕、邓石如、张邯诸先辈纂刻,后专一于书法练习。数十年来,他深感自己综合知识浅薄,文化底蕴肤浅,大多时间和主要精力潜心中国书法技艺研习,并未汲汲于入展获奖、收名纳利。他关注的是笔墨纸张自然之理的完美呈现。所以,从他的作品中,看不到各类展赛中“选美式”的炫目盛装,他的书法有一种可贵的淡然质朴,收放自如。他始终对书法艺术保持着一份敬畏与尊重。虽然平时所用的纸张多是常见的毛边纸、信笺等,但他善于发现不同纸张与毛笔摩擦所产生的笔墨效果,并依照纸张本身的质地特性来设计作品,如书写内容与字体的和谐、笔墨与纸张的和谐、情感与色彩的和谐,书作与意境的和谐等。比如他的中邮一卡通系列作品,行书与隶书运用自如,用笔简洁有力,结字秀中藏拙,文质彬彬,淡乎其名。由于他对古人的诗文心领神会,甚或甘之如饴,这种交织着个人思考、情感与体验的“前理解”已然融合在笔中墨间,形成了既有文化积淀又有个人情味的独特“审美形式”:这种原发于读书与学问的书法创作显然不同于各类展赛中的作品。从这些书法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厚积薄发的文化型书法家。

本站编辑:樊俊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