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散文园地

寻找远去的年味,春节特色民俗(二)

来源: 中国网    作者:段留芳    发布时间:2018-05-07      点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诗,代表了很多人儿时过春节的记忆,曾经的爆竹声声,曾经的锣鼓喧天,曾经的热闹社火……而现实中,“年味”好像是离我们却是越来越远了。

著名作家冯骥才撰文呼吁将春节放在我国申遗的首位,期待能以此种方式抢救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失的“年味”。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运动,很多春节的传统祭祀仪式被坚定地传承了下来,在并不显眼的角落,依然在默默守护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文共盘点了30处民俗活动,按照地域划分为中原腹地、西北塞外、遥远西南、岭南边陲、东北关外、东南沿海六个版块。

(二)、西北塞外

1、陕西榆林佳县放赦

(热热闹闹的放赦现场 摄影:李建增)

放赦是一种神秘、古老的宗教祈福仪式,只在陕北佳县地区才会有,其中以谭家坪村规模最大,每年只有正月初九进行,是宝贵的民俗文化文化遗产。如今,已经引得众多民俗爱好者在正月里前往参观。

据传说,佳县黄河一带很早以前瘟疫肆虐,洪水泛滥,妖魔横行,百姓生活在火热水深之中。八仙和道教仙宗张道陵知道后,便一起设坛做法降妖除魔,最后制服了黑龙,并为百姓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道场,从此瘟疫尽散,村民安泰。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根据大赦天下里消除一切罪责免去一切灾难的寓意,在每年正月初九举办“放赦”活动。

“放社”的具体方式,是在村子周边的一处悬崖上,拴下一根专门定做长达两三百丈场的绳索,将年、月、日、时四个先行官和道教传说中的八仙(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何仙姑)及一个骑着仙鹤的老寿星顺着绳索凌空放下,年、月、日、时四个先行官为分别骑在马上的四个神仙,马和神仙都是用木头精雕而成,这些社人、社马都是按真人真马的比例缩小的,每年都要重新修固。

2、陕西榆林米脂铁水打花

b8aeed99050d19efa05953.png

(金花漫天 作者:老骆驼)

在北京河北蔚县的“打树花”几乎家喻户晓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在陕北的米脂县也有类似的民俗活动——铁水打花。

其实要说起来,米脂的铁水打花难度要比河北与山西的打树花难度更高,且极具危险性。他们是把是事先准备好的生铁装进坩泥锅,并熔化成沸腾的铁汁,用一块木板,抓一把潮湿的锯末,放在木板的一端压实,用大拇指在锯末堆中间捏一个小坑,再从坩泥锅舀两勺铁水倒在小坑里往天上扬,铁水带着燃烧的锯末在空中飞散,惊心动魄,非常壮观。

3、陕西榆林横山牛王大会

(牛王大会盛况 作者:雪儿1288)

对于榆林横山县的百姓来说,这是一年一度的盛会,其中以党岔镇马坊村华严寺的牛王大会是横山县内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参与群众最多,也是横山的诸多民间宗教活动中最重大的一支。

牛王大会的活动场面十分壮观。会期,香客云集,祭祀牛王菩萨(坐在牛背上的菩萨)和老佛爷以祈福驱邪、求子嗣、祛病痛,求吉祥平安。

综合推荐指数:★★★★☆

4、陕北转九曲灯阵

b8aeed99050d19efa05955.png

(陕北独有的转灯 作者:老骆驼)

也叫转灯,是陕北古老的习俗,夜晚观看十分壮观。

转灯之前,要选一个较宽敞的平地,将367根高粱秆(柱头)等距离栽成四方形阵图,将住头与柱头按一定规则用高粱秆连接起来。一排栏与另一排栏栅之间留出弯弯曲曲的路,走过去再返回来,各有九道曲折。据说“九曲”是道教阴阳太极图的变阵形式,一个大的太极图,当中包括9个小太极图。转九曲属于一种民间风俗性祭奠活动,复杂多变,规模宏大,表现了人们祈求神灵保佑,在一年内驱逐邪魔、消灾免难、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安宁健康、幸福美好的愿望。

5、陕西延安安塞腰鼓

b8aeed99050d19efa05956.png

(盛大的安塞腰鼓表演 作者:老骆驼)

1984年,由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担任摄影的电影《黄土地》剧组走进了安塞县拍摄腰鼓的镜头,150名身穿一色黑袄裤、头扎白羊肚手巾、腰扎红布带的陕北汉子在朗朗晴空下,脚踏厚厚的黄土,齐齐地前进、后退、踢腿、转身,只见黄尘滚滚,人影恍惚,震天的鼓声和150条汉子的吼声交织在一起,犹如黄河咆哮、万马奔腾。从此以后,这充满民间生命力的安塞腰鼓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打出了黄土地。

农历正月里是看安塞腰鼓最好的时间,尤其是元宵节前后。其他时间,表演腰鼓的老乡们不是在外地演出,就是在田间地头忙农活,只有春节才是他们真正一展身手的时候。当厚重的土地被腾跃的千百汉子踢转出漫天的黄沙,才能让观者体会出这古老艺术真正的生命力之所在。

综合推荐指数:★★★★★

6、陕西延安洛川蹩鼓

b8aeed99050d19efa05957.png

(如临战场的洛川蹩鼓 作者:老骆驼)

在安塞腰鼓的光芒渐渐辐射到世界各地时,同样被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北洛川蹩鼓就显得有些低调。然而,每到春节汇演时,这项壮阔的古老艺术,同样会焕发出别样的魅力。

洛川蹩鼓演奏起来有种重回古战场的撼天气势,它主要流传于陕西省洛川县黄章、永乡、旧县等乡村,为延安著名的“三鼓”(胸鼓、腰鼓、蹩鼓)之一,表演者均为男性,他们表演时背插战旗、腰系战裙、腿扎裹带,或挎鼓,或持锣、钹(大镲),表演起来大鼓隆隆,钹锣齐鸣,鼓手们东蹦西跳,左冲右扑,如古代士卒拼搏冲杀,给人一种古战场重现眼前的感觉。

7、陕西宝鸡血社火

(血社火,东方“万圣节” 作者:jia6243)

这重口味的图,是陕西宝鸡特有的“血社火”。怎么样?恐怖系数绝对赶超西方的“万圣节”!没想到我们的老祖宗也有如此超前的时尚一面吧?

现在能看到的血社火,主要是以水浒中武松杀西门庆为武大报仇的故事为题材,表演内容主要是斧子、铡刀、剪刀、链刀、锥子等器具刺入“西门庆”和其他坏人头部,显得恐怖血腥且十分逼真,又叫快活。取名“快活”有两种意思,一是取《水浒》中地名,即“快活林”;二是取其意,即铲除了为非作歹的恶人后人心快活。

 

 

 

血社火目前是陕西乃至全国唯一保留的一个社火种类,为宝鸡市陈仓区赤沙镇的最为正宗。虽看上去有大铡刀劈入脑门、满脸血流、脑浆四溅、一脸死像而显得极其恐怖血腥,但其实它背后有惩恶扬善之意,又表达了百姓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心愿。

8、陕西宝鸡陇县社火

(火热的开端 作者:老乖兔子)

陇县社火可谓春节的嘉年华。有关专家考证,陇县社火是我国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民间文化历史遗存,种类非常多,有马社火、背社火、抬社火、高芯、高跷、车社火、秋千、跷板、舞狮舞龙、耍大头等二十多个种类。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如今,当地群众把每年元宵节“赛社火”、“闹花灯”看作过年的最大乐事,有“小初一、大十五”的习惯称法。人们通过耍社火、看社火,来诉说一年的丰收喜悦,鼓舞精神士气,祈求祝愿来年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国泰民安。

每年春节期间,陇县的各乡村、工厂和国企事业单位都装扮社火,从农历正月初二开始,走乡串户,过街入巷,向人们进行拜年迎春祝贺游演。正月十五元宵节,集中在县城游演的团队多达二百余个,游演者达四五千之多,有数万群众到县城观看。只见大街小巷,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轰鸣,彩旗飘扬,绚丽多姿,成为陇县独有的一大景观。

9、甘南郎木寺晒佛节

(盛大的晒佛节 作者:佚名)

遥远的甘肃藏区在正月里也十分热闹。每到正月十三,甘南郎木寺会有一场盛大的晒佛节,也称亮佛节。寺院由大法师率领僧众抬着巨幅彩绣大佛像,到寺院附近山麓固定的晒佛台上展开,而后僧众颂赞佛陀功德,念沐浴经,万众肃然。其场面庄严宏大,气势非凡。

佛像是大型的唐卡,是每个寺庙的镇寺之宝。传说晒大佛是一件很神奇的事。不管那天刮风下雨,只要佛一晒出来马上就会雨过天晴。更有传说,当佛像展开到佛的额头时,第一缕阳光定会照到佛的额头上。

本站编辑:王学富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