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吃

洛宁蒸肉

来源:    作者:洛阳事儿    发布时间:2018-04-02      点击:

在洛宁县,逢年过节或招待尊贵客人,当地人都会精心做上一道豫西名吃~~洛宁蒸肉。
虽说是蒸肉,这道菜的主要食材却不是肉而是粉条,做法也简单:把粉条洗净,热水焖软,加香油、调料、大葱和少量的五花肉或排骨搅拌好,拌上玉米面放在有面皮的篦子上蒸三四十分钟揭笼即吃,味香扑鼻。别看肉不多,吃起来却比肉还香,那种肥而不腻的味道、疏松滑口的筋道给尝过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洛宁蒸肉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名吃,提起这道菜的来历,还有一个寓意深长的小故事。相传宋代洛宁有个朱姓县官,此人贪污受贿,致使民不聊生,老百姓恨之入骨,却敢怒不敢言。有个叫卫民的厨师就想出了一种名叫“绳绑捆猪”的吃食,把猪肉切成片,剁成末,用薄面皮包裹后缠上粉条蒸熟,粉条代表绳子,“捆猪”即暗讽“捆朱”,意为把“朱”剁成肉酱,绳捆索绑。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老百姓人人都想去啃几口“朱”,解解心中怨气。这家饭馆由此生意很是兴隆,吸引了朱县官也慕名前来尝新鲜,饭馆师傅慌忙抓一把面撒在上面,盖上笼蒸。因为味香扑鼻,县官就问笼中是什么吃食,师傅说是蒸肉,馋得县官大叫:“快快,把笼揭开,让老爷吃点蒸肉!”大半篦子蒸肉被他吃光。后来,当听说厨师做这道菜的喻意后,朱县官气死在衙门里。
由于食材成本较低,口味上乘,还能人人吃个饱,蒸肉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在洛宁渐渐流传开来,成了家家会做的一道菜,有关蒸肉的故事也被洛宁人作为清正廉洁的训导代代相传,童叟皆知,耳熟能详,在岁月的磨砺下塑造着一代又一代洛宁人清廉的人格和风骨。时至今天,蒸肉已成为洛宁人的节日盛馔,也是待客佳品。每逢老人祝寿、儿女婚嫁以及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时,主人家都会精心蒸上一箅子蒸肉,邀家人亲朋好友热热闹闹地围坐在一起,吃着可口的蒸肉,聊着舒心的话题,共享一场物质与精神皆得到满足的美食盛宴。
洛宁蒸肉程序

1、蒸锅加水烧开,将粉条加入煮五分钟左右,捞出过凉水,捞出控水,备用。

2、五花肉去皮,切片,备用。

3、大葱洗净,控水,切段备用。

4、大蒜去皮,切片备用。

5、不粘锅加入,放入切片的五花肉干炒,炒到出油,继续翻炒两分钟,关火备用。

6、将葱段、粉条、蒜片加入炒过的五花肉内,翻拌均匀。

7、将玉米面、白面加入,用双手翻拌均匀,使粉条、花肉、葱段上都沾上面粉。

8、加入老抽、生抽、食盐,翻拌均匀。蒸锅加水烧开,篦子上铺上清洗干净的白菜叶子,将拌好的肉和菜倒入蒸锅,大火蒸40分钟左右。

9、关火,趁热用筷子抖散,防止结块,盛出装盘即可享用。

本站编辑:董建勇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