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家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雁门山,古称勾注山,因山形勾转水势流注而得名。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山海经》)。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雁门山也称陉岭,自雁门以南称为陉南,以北谓之陉北。自汉灵帝以后,羌胡经常骚扰陉北,陉北遂成荒凉之地。魏、晋时,都以勾注为塞。曹魏青龙元年(233),鲜卑首领轲比能诱使步度根和亲,自勒万骑,迎其累重于陉北,并州刺史毕轨请出师追击,魏明帝下诏:“慎勿越塞过勾注也”,而此时魏军已先进,果败。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雁门关石狮
雁门关石狮雁门关,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当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城
雁门关由关城、瓮城和围城三部分组成。关城城墙高10米,周长约1公里。墙体以石座为底,内填夯土,外包砖身,墙垣上筑有垛口。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雁门三关
三关: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