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生资讯

“兴艺乐学—经史讲堂六人书法展”聚首文源斋 笔墨之中见情怀

来源:乡土网    作者:黄萍    发布时间:2023-07-12      点击:

 1.jpg

正值盛夏,清风徐来。一场“兴艺乐学”——经史讲堂六人书法展于7月9日在太原文源斋拉开帷幕。

微信图片_20230713105610.jpg

微信图片_20230713105616.jpg

2.jpg

微信图片_20230713105621.jpg

微信图片_20230713105625.jpg

 瀚墨间尽显人生历练,风格中晋宋融于笔端。此次所展出六位书家郭沂、王晓东、袁建谊、韩海兵、卢重让、张玛峰的书法作品约计80余件,均以小品形式呈现,包括条屏、对联、扇面、中堂等,风格有异,境界相同。他们在书法临习上根植于传统,在风姿神态上各显其能。走进书展现场,仿若穿越千年,进入到一种静谧恬淡的境界,让时间凝固,使躁动平静。

13.jpg

 同门六人,先后学书于太原“经史讲堂”。讲堂开讲二十余年,始终以经史变化气质、以道学明心见性,以书法格物致知。正如姚国瑾先生在序言中所云:他们“虽学习有先后之分,然努力无上下之别。工作岗位不同,书法兴趣一致。闲暇之余,常聚一处。品茶聊天,高谈阔论。每遇佳作,手舞足蹈。犹如兰亭雅集,信可乐也。”多年来,通过书法,可以感知到他们的胸襟、气度和性格的变化。傅山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人书俱正,才能见真性情。博学、开明、包容、无私,才能在书法中得以体现,才能在书法中寻找他们各自特有的精神空间和人生智慧。

4.jpg

9.jpg

 “忙里偷闲,学书消日”。以书斋作砚田,躬耕其间,从好学到乐学,乐之不疲。他们认为:“由乐学养成率性自然的真性情,由乐学体会点滴累积的气质渐变到质变,由乐学培养冷静理智的判断是非的能力,由乐学形成适合各自的学习方法,将乐学的自觉内化为一种信仰”。以气定神闲的心态习书创作,一种洒脱的人生情怀跃然于作品中,郭沂潇洒、王晓东刚健、袁建谊清雅,韩海兵散淡,卢重让古拙,张玛峰静谧。

5.jpg

6.jpg

7.jpg

8.jpg

读书明理,修身立品,滋养心性,笔墨之间自有律动和气度,六位书写者把个人的才、学、志等精神追求集中展现,折射出不俗的情趣和境界,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

 展览将持续至7月19日。

 

书家简介

 

1.jpg

 郭沂,字牧岸,号蓬庐,师从姚国瑾先生,经史讲堂高研班学员,山西省书协会员,太原市书协会员。

 

2.jpg

 韩海兵,别署玉泉山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太原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太原美术馆(太原画院)特聘书法家,万柏林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3.jpg

 王晓东,号迟斋,师从姚国瑾先生,经史讲堂高研班学员,山西省书协会员,太原市书协会员,山西省诗词学会会员。

 

4.jpg

 袁建谊 师从姚国瑾、刘刚两位先生。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太原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万柏林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5.jpg

张玛峰,知恒者,花间客,师从姚国瑾先生,经史讲堂高研班学员。

 

6.jpg

 卢重让,自号卢山,师从姚国瑾先生,经史讲堂高研班学员。

本站编辑:樊俊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